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08
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的人以社会价值为重,有的人以个人价值为重。楚狂接舆是古代的佯狂隐者之一,当然是更注重个人价值的。《论语·微子》里面记载了他经过孔子前面时所唱的歌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由此看,接舆未必是一个天生的避世者,只是因为社会已经不可救药,所以才佯狂避世,因而他也劝孔子退隐,不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却是一个更重社会价值的人,因此他们两个人在观念上不一致。这一章里提到的接舆之妻,当然也是一个避世者,她所说的“义”,只是个人的价值。能够实现社会价值固然很好,但是在这种价值不能够实现的时候,那么保持人格的独立,不去随波逐流,也是一件可贵的事情,因此儒家也比较推重所谓的“狂狷”一类的人。
经文
语译:
楚国的狂人接舆自己耕地来养活自己,其妻子到集市上还没回来。楚王派遣使者送给他黄金一百镒,到家去拜访他,说:“大王让我奉上黄金百镒,希望请您来治理河南。”接舆笑而不答。使者没有得到他回答的言辞,便离开了。其妻从集上回来,说:“你年轻时候讲求道义,难道到年纪大了反而要失掉了吗?门前的车轮痕迹怎么这么深呢?难道你和一些贵人有所交往吗?”接舆说:“今天大王派遣使者送给我黄金一百镒,想让我去治理河南。”他的妻子说:“难道你答应他了吗?”接舆说:“没有。”其妻说:“不遵守国君的命令,这是不忠诚。遵守它,就放弃了道义。不如离开这个地方吧。”于是丈夫背负着锅和炊具,妻子头顶着织具,改变了自己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他们到什么地方去了。《论语》中说:“脸色一动,鸟就飞了起来,盘旋了一阵子,又停了下来。”说的就是接舆的妻子啊。《诗经》上说:“我将要离开你,到那快乐的国土去。乐土啊乐土,才是我真正安身的所在。”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