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己以受人,应物而不穷(《韩诗外传·卷二·第十七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05

经义: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正心诚意之道,是治理天下的基础,大致上相当于这一章里所说的,达到了“德足以君天下”的时候,“虽在下位,民愿戴之”。一切都以修身为根本。

经文:

君子有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无骄肆之容。行足以及后世,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善。故曰:君子盛德而,虚己以受人,旁行不流,应物而不穷。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诗》曰:“彼己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语译:

君子内心崇尚良善,但没有和人争胜之态。道德足以成为天下的君王,但没有骄傲放肆的样子。其行为足以流芳于后世,但不说一句诋毁别人的话。所以说:君子有美好的道德而为人谦恭,自己虚心而容纳别人,能够通行于天下并不放纵,应对事物没有穷尽。即使处于卑下的地位,老百姓也愿意拥戴他。即使自己不想得到尊贵,却哪里能够呢?《诗经》上说:“那个人啊,美得像花一样。美得像花一样,和一般的贵族子弟不同。”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