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礼义调和心志情欲(《韩诗外传·卷二·第七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01

经义:

人有七情六欲,各种习气,一旦放纵沉溺,不加节制引导,就会发展到一个极端,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本章强调用仁、恭、勇、义引导情欲习气。古人注重修养身心,因为很多习气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驱除掉的,要经过长时期的修养调和,便能够“习惯成自然”,这也是“克己”所能达到的效果。

经文:

孔子曰:“口欲味,心欲【1】,教之以仁。心欲【2】,身恶劳,教之以恭。好辩论而畏惧,教之以勇。目好色,耳好声,教之以义。”易曰:“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3】。”《诗》曰:“吁嗟女兮,无与士耽【4】。”皆防邪禁佚,调和心志。

语义:

孔子说:“口想吃美味的东西,心贪图逸乐,这样的人要用仁爱来教导他。心里贪图安乐,身体厌恶劳作,这样的人要用恭敬来教导他。喜欢和别人辩论却内心畏惧,这样的人要用勇敢来教导他。眼睛喜欢看美好的颜色,耳朵喜欢听优美的音乐,这样的人要用道义来教导他。”《周易》上说:“注意力只停止在腰部,上面下面都不关,到背部注意力就分散了,这是危险的,让人内心焦灼的。只知局部而不顾整体,是没有用的。”《诗经》上说:“唉,女子啊,不要和男子沉迷于欢乐。”都是防止邪僻,禁止逸乐,用来调节和适自己的心志的。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