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且仁的境界最高(韩诗外传·卷一·第二十五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3-28

经义:

本章将“仁”分了几个等级,即圣仁、智仁、德仁、廉仁。圣仁最高,无以复加,廉仁虽然是最下一等,但仍有可取的地方,但是廉仁过于峭直,所以不深厚。古代以廉洁著称的一些有名的人物,文章中虽然认为他们并非不好,但是尚未达到最好的境界。如果将这种情形放在今天,能够有廉仁的人也足够好了,就像孔子所说的:“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狷者,和这里的廉仁者一样,在举世功利的情形下,已经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经文:

仁道有四,磏为下。有圣仁者,有智仁者,有德仁者,有仁者。上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能安乐之,是圣仁者也。上亦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能使人之,是智仁者也。宽而容众,百姓信之,道所以至,弗辱以,是德仁者也。廉洁直方,乱不治,邪不,虽居乡里,若坐涂炭,命入朝廷,如赴汤火,非其民不使,非其食弗尝,疾乱世而轻死,弗顾弟兄,以法度之,比于不详,是磏仁者也。传曰:山锐则不高,水则不深,仁磏则其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人不祥。是伯夷、叔齐、卞随介子推、原宪、鲍焦袁旌目申徒狄之行也,其所受天命之,适至是而,弗能改也,虽枯槁弗舍也。

《诗》云:“亦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磏仁虽下,然圣人不废者,匡民隐括,有在是中者也。

语义:

仁道有四种,而以廉洁为主的仁道最为低下。有以圣明为主的仁道,有以智慧为主的仁道,有以道德为主的仁道,有以廉洁为主的仁道。上知天道,能够运用天时的变化;下知地理,能够运用财物;在天地之间也知道人事,能够使老百姓安乐,这是以圣明为主的仁道。上也知天道,能够运用天时的变化;下知地理,能够运用财物;在天地之间也知道人事,能使老百姓敢于直言,这是以智慧为主的仁道。宽厚而能够容纳众人的意见,老百姓都信任他;道理所能够到达的地方,不因为流俗而使它受到屈辱,这是以道德为主的仁道。廉洁正直,痛恨天下的动乱,却不去治理它,厌恶邪恶,却不去匡正它;即使居住在乡间,也好像坐在烂泥和炭火上那样难受,接到让他入朝做官的命令,好像是要到热水和烈火中一样痛苦,不是他的人民不去使唤他们,不是他的食物不去吃它,痛恨乱世,轻易地就去死亡,连他的兄弟也不顾及;如果用礼法来衡量他,类似于不吉利的人,这是以廉洁为主的仁道。古书上说:如果山过于尖锐,就不会太高;水流过直,就不会渊深,以廉洁为主的仁道,他的道德就不会深厚,志向与天地相比拟的人不吉祥。这正是伯夷、叔齐、卞随、介子推、原宪、鲍焦、袁旌目、申徒狄等人的行为。上天给予他们的特质,就这样了,不能够再改变了,即使像树木一样枯槁而死,他们也不放弃。

《诗经》上说:“算了吧,老天一定要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呢!”以廉洁为主的仁道虽然是低下的,但圣人并没有将它抛弃,因为其中有可以匡正老百姓的东西。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