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不会无缘无故地到来(韩诗外传·卷一·第二十三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3-28

经义:

《老子》谈到治国之道时说:“为无为,则无不治。”又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又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都是说“无为而治”的道理。无为,是指不妄作为,这里也包括法令不能过多,不能过于急迫。因此,这一章用了多种比喻,并举了吴起、商鞅等人严刑峻法所带来的危害来说明这个道理,最终的结论便是“惟其无为,能长生久视,而无累于物矣。”阐明的是道家治国之道。

经文:

传曰:水浊则鱼,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崩,岸峭则【2】。故吴起峭刑而车裂【3】,商鞅峻法而支解【4】。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急辔御【5】者,非千里之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情行合名【6】,祸福不虚至矣。《诗》云:“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故惟其无为,能长生久视,而无累于物矣。

语义:

古书上说:水如果浑浊的话,那么鱼就会把嘴露出水面来呼吸;政令如果严厉的话,老百姓就会动荡不安。城墙过于陡峭,就容易崩塌;水岸过于陡峭,就容易崩落。所以吴起严厉刑罚,最后却被车裂;商鞅严刑峻法,最后却被支解。治理国家就好像是拉紧琴弦一样,如果将粗弦拉得过紧,那么细弦就会崩断了。所以把马的辔头和嚼子拉得过紧,就不能行走千里。能够听得到的声音,其传播的限度不超过百里;而听不见的声音,却能够传遍四海。所以俸禄超过他的功劳的要削减,声名超过其实际才能的也要减损。心中所想的和他的行为一致,则其名声可以和其实际情况相符合。无论是福是祸,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到来的。《诗经》上说:“他为什么会停在那里?一定有他的伙伴。他为什么在那里这么久?一定有他的原因。”所以只有不妄有作为,才能够生命长久,不被外在事物所牵累。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