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德行(卷一•第八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3-23

经义:

人的生命固然重要,却并不是第一位的。人的不朽在于立义而显名,所以才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说法。但其意义并不在于用生命来换取一个声名,而是在于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为自己所奉行的道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声名自然会不朽。其根本在于终极信仰的追寻,声名只是末节而已。本章所举的比干、柳下惠、伯夷叔齐在古代被看作是忠、信、廉的代表,而这种声名“天不能杀,地不能生”,可以与天地日月齐寿齐辉,能够决定他们声名的并不在于他们的一死,而在于他们坚定而不可动摇的价值信念。

经文: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柳下惠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显,则士耻之,故杀身以遂其行。由是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天下举忠而士不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

三者存乎身,名传于,与日月并而

天不能杀,地不能生,当桀、纣之世不之能污也。然则非恶生而乐死也,恶富贵好贫贱也,由其理,尊贵及己,而仕也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故阨穷而不,劳辱而不苟,然后能有致也。

《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之谓也。

语译:

王子比干牺牲自己的生命,成就其忠诚的品格;柳下惠牺牲自己的生命,成就其诚信的品格;伯夷、叔齐牺牲自己的生命,成就自己清廉的品格。这四个人都是天下通达之士,难道不爱惜他们的生命吗?是因为道义没有建立,声名没有彰显,这是士人的耻辱,所以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德行。从这一点来看,地位低微,家境贫寒,这并不是士人的耻辱;如果天下列举忠诚的人而自己却不在其中,天下列举诚信的人而自己不在其中,天下列举清廉的人而自己不在其中,这才是士人的耻辱。

忠、信、廉这三者具备在一人身上,那么他的名声就会流传后世,与日月并行而不消失。

天不能将其毁灭(抹杀),地不能使它产生(增长),在夏桀、商纣这样昏乱的时代也不能使它受到玷污。所以他们并不是厌恶生命而乐意死亡,并不是厌恶富贵而爱好贫贱,如果遵循道理而得到富贵和地位,他们也会出来做官而不推辞。孔子说:“财富如果能够追求得到,即使让我做执鞭那样下贱的职务,我也会去做的。”所以人在困穷的时候不要忧愁,在劳累耻辱的时候也不要苟且,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诗经》里说:“我的心不是石头,石头还可以推转,我的心却推转不动; 我的心不是席子,席子还可以卷起来,我的心却不能卷起来。”说的就是这种坚贞吧。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