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质性——智人文化的合

作者: 翟玉忠   发布时间: 2022-02-25

随着智人迁徙到各个大陆,他们将某种类型的文化(与萨满教有关)带到了全球,那是个原始全球化时代——有着同质化的神话和宗教艺术形式,暗示着它们的共同起源。

国际比较神话学会主席迈克尔•威策尔(Michael Witzel)在其2012年出版的《世界神话起源》【5】一书中,运用语言学、体质人类学、基因学和考古学资料,推测七万年前人类尚未走出非洲时就存在一种泛古陆(Pan-Gaean)神话,这是以后其他文化神话的源头。泛古陆神话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母题:一个遥不可及的最高神,他直接或间接创造的人类,人类狂妄自大,人类遭受的道德惩罚,大洪水,以及一系列创建了文化的造物主或计谋之神;其叙事线索是:最高神在地球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他移居到天上,并派下他的孩子来创造人类。人类犯了一些错误并被处以大洪水或死亡的惩罚。

至于艺术的同质性更让人印象深刻。岩画学家在澳大利亚南部莫拉河区域的早期猎人岩刻中,发现了一幅类似于法国多尔多涅地区的岩刻,后者年代距今约27000-30000年。二者都有风格化的四足动物,相伴的表意符号,以及一个女性生殖器符号。而它们分属两个半球,相距万里之遥。

image.png

图2-8  a来自澳大利亚莫拉河,b来自法国多尔多涅地区,北半球和南半球主题风格相似的两幅岩画,它是人类诸多文化有着共同起源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证据;

图片来源:陈兆复、邢琏,《世界岩画I•亚非卷》,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埃马努埃尔•阿纳蒂(Emmanuel Anati)先生指出,欧洲、非洲、澳洲岩画艺术有一个共同的概念母体,这个母体可以上溯到智人的形成过程。他写道:“欧洲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中有手指印(无论是凹的还是凸的)或是外阴、男性生殖器符号、十字形、棒形和树枝形,而在坦桑尼亚和澳大利亚的作品中,在组合的内部和相似的情境中,也存在一些这样的图案。我们不能想象这些常见的现象是由于直接的接触而得来的,不过,可以推定,这些现象是源自一个共同的概念母体,这个母体或许可以使我们追溯到智人形成过程时的原型那里。”【6】

阿纳蒂先生认为,人类的视觉艺术只被发明过一次,其发源地应在智人的起源之地。直到农业文明12000年前诞生后,早期狩猎者艺术的全球同一特点才逐步消失,代之以越来越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这种地域化还延伸到其他领域。他接着写道:“当狩猎不再是人类主要的经济行为时,转折就出现了,艺术、概念性以及文化的其他可能的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地域化和偶发的特点。人类更容易理解与其生活的文化相似的那些艺术,其他地区则显得越来越具异国情调了。可以说,语言是如此,宗教也是如此。”【7】

在智人的早期艺术中,抽象符号与具象图形并存。具象图形多為大型动物,但它们并不全是猎物,有些可能与萨满教的动物辅助神相关。人的形象很少,却十分重要,因为对人形的塑造是人自我觉醒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关于抽象符号的研究,加拿大古人类学家吉纳维芙•冯•佩金格尔(Genevieve von Petzinger)作出了巨大贡献,她通过对欧洲旧石器时代(约4万到1万年前)岩画遗址中抽象几何图形的系统研究,发现当时欧洲先民只用了32种不同类型的几何图形,刚开始石器时代艺术家们只用几种几何图形,随时间推移再逐步向体系中加入更多符号,如同工具发展一样逐步趋于复杂。她特别指出,远在现代人到达欧洲之前,古人就已经发明出这些图形符号了,很可能是在他们的故乡非洲发明的。

image.png

图2-9  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的32个基本几何符号;

来源:Genevieve von Petzinger,The First Signs: My Quest to Unlock the Mysteries of the World S Oldest Symbols,An Imprint of Simon & Schuster,Inc.2016.

在人类早期艺术中,90%以上都以岩画的形式保留了下来,但其他艺术品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展现了早期人类文明极为丰富多彩的方面。四万年前,古人以深入地下的洞穴为教堂,教堂装饰得如此动人魂魄,比东正教教堂华丽的内饰似乎更能直击我们的灵魂。难怪毕加索参观1.7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后不禁感叹:“我们在艺术创作上,并没有多少创新与突破。”

先民吹奏着骨笛,身上挂着各种饰品,有着埋葬死者的复杂葬礼……一句话,四五万年前的智人已和我们没有多少身体和心智上的区别!也是从那时开始,先民以雕塑形式表达自我。

具有夸张生殖特征的女性小雕像(世人喜欢按西方习惯称之为“维纳斯”),主要表达人类生生不息的观念。尽管民族学的研究表明,人形小雕像的意义不能简单归为农业时代常见的生殖崇拜。它们在不同社会中有多种用途,包括成年礼中教导青年性行为的物品;儿童用的护身符;纯粹娱乐性的儿童玩偶。

美国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在《女神的语言:西方文明早期象征符号解读》中专门讨论了从旧石器晚期,一直持续到铜器时代的维纳斯小雕像,特别是那种将手放在腹部上面的“怀孕女神”。她指出:“在史前艺术中,孕妇、成对的卵和性兴奋的男性并非20世纪意义上的性象征。我们的欧洲先祖更为睿智。他们的艺术中没有任何淫秽的成分。史前丰产的象征是关于力量、充裕和繁殖的象征,它涉及不断受死亡威胁的生命的永恒和生命力的保护。”【8】

目前学界公认的最早人类形象是“霍赫勒•菲尔斯维纳斯”(Venus of Hohle Fels),这尊由猛犸象牙雕刻的人像高6厘米,2008年9月在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施瓦本地区霍赫勒•菲尔斯洞穴出土。其丰满的胸部、臀部以及夸张的生殖器与后期的维纳斯雕像类似,年代竟在42000年前。

image.png

图2-10 不同侧面拍摄的霍赫勒•菲尔斯维纳斯,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早人形雕像。它的左臂和肩膀已经缺失,肩膀上方偏心位置雕刻了一个环,经过抛光处理,可能用来悬挂;

图片来源:https://www.donsmaps.com/images29/hohlefelsvenusimg417.jpg,访问日期:2018年11月21日。

施瓦本地区有极其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存,同在霍赫勒•菲尔斯洞穴出土的骨笛,也有42000年的历史。它由秃鹫的翼骨加工而成,长约22厘米,直径2.2厘米,上面有V字形吹孔和有5个指孔,复原后仍可吹出五声音阶和复杂的乐曲。世界上其他古老骨笛还包括在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发现的22根距今约30000年前的鹿骨长笛;在奥地利发现的19000年前由驯鹿右侧胫骨雕琢成的骨笛;摩尔达维亚(位于东欧,南部和罗马尼亚接壤,北部和乌克兰相邻)在苏联时期发现的距今约12000-15000年前的骨笛……

维纳斯小雕像是文明史上最令人惊异的现象之一。它不仅是最为古老的人类形象,也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证据,从西欧比利牛斯山区一直到中国北方,维纳斯小雕像被广泛发现于欧亚大陆——其使用从四万多年前一直持续到当代。

四、五万年前开始,大西洋到太平洋之间就存在一条远古“丝绸之路”。匈牙利天体物理学家和音乐家格兰德皮埃尔•奥蒂拉(Atilla Grandpierre)写道:“最古老的、约公元前40000年前的维纳斯雕像发现于中欧,多瑙河源头霍赫勒•菲尔斯(Hohle Fels)附近。从西欧到安纳托利亚,再到太平洋,在如此广大区域内有超过250个高度精美,在许多方面相似的维纳斯雕像被发现,其相似性显示:存在一种有高度发展水平的、连贯的文化。许多维纳斯雕像具有宗教特征,其他一些表现了当时的衣饰和发型,这些小雕像显示出持续数万年的统一性和一致性。”【9】

如果考虑到四五万年前,阿尔卑斯山仍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施瓦本地区的气候如今天的北极一样寒冷。先民能从洞穴俯看到一群群驯鹿和猛犸象,他们必须缝制厚厚的皮衣、皮靴才能生存。和他们生存在一起的,还有另一种人类尼安德特人!我们就知道四万年前的古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三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灭绝了,能创造复杂文化形态的现代智人胜出!

因为与信仰相关的文化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组织力,推动社会的复杂化。诚如荀子所说,用礼法将社会整合起来、礼义合群之道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荀子•王制》雄辩地论证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

青藏高原以西地区离人类的起源地非洲很近,且没有什么地理障碍。我们可以推测,这是早期复杂文化现象多出现在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的重要原因。

注释:

【5】Michael Witzel,The Origins of the World’s Mythologie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6】埃马努埃尔·阿纳蒂,《艺术的起源》,刘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3页。

【7】埃马努埃尔·阿纳蒂,《艺术的起源》,刘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4页。

【8】马丽加•金芭塔丝:《女神的语言:西方文明早期象征符号解读》,苏永前,吴亚娟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6页。

【9】Atilla Grandpierre,The New Silk Road and the Ancient Eurasian Civilisation,Hungarian Geopolitics,2017/3.

【10】冯恩学:《俄国东西伯利亚与远东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