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器技术——东西方分野的起点

作者: 翟玉忠   发布时间: 2022-02-23

最深刻的真理常常基于最普通的事实。

人生活在陆地上。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地缘政治关系仍是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

地球分为七个大洲,除了19世纪以前人类尚未踏足的南极洲,各大洲是由陆桥和岛链连结在一起的整体。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数万年里人类及各种相同文化因子遍布地球的原因。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亚非旧大陆是一个陆地板块,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板块,由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智人起源于非洲地区,使得旧大陆很早就成为人类文明舞台的重心,支配当代的东西方文明皆发端于此。

青藏高原雄居旧大陆的中心地带,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及其北侧的亚洲内陆干旱区犹如一道“文化之墙”,将人类文明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如图2.1) 

image.png

图2-1  东西方的文化分界青藏高原及其北部地形,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其成为长江、黄河、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孕育了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

图片来源:陈发虎等:《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载《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年第9期。

过去数万年来,东西方文明互相激荡,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东西方的分野就已显现——正是在石器技术上,东西方走上了迥异的发展道路!

自1960年珍•古道尔(Jane Goodall)女士在母亲陪同下到坦桑尼亚贡贝河自然保护区实地研究黑猩猩以来,人类对自己近亲灵长类的认识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猩猩远不是一种类人的食草动物,它们集体狩猎,有自己的伦理和政治,不同群体间会发生野蛮的战争。珍•古道尔曾观察到一只年轻黑猩猩用两只空煤油罐子撞击发出的噪声恐吓对手,这一招儿使它在社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并很快成为群体中的雄性首领。

珍•古道尔的发现打破了“只有人类才会制造工具”、“只有人类才具有抽象思维”的观点。

倭黑猩猩同原始人一样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下图左边是人类学家尼克•托斯(Nick Toth)打制的石器,右边是著名倭黑猩猩坎齐(Kanzi)打制的石器。尼克的石器按原型多次打击而成,坎齐只是为得到更为锋利的外缘。但坎齐知道尼克石器的优点,在二选一的情况下,坎齐会毫无犹豫的选择尼克的石器。

image.png

图2-2  倭黑猩猩与人类DNA的相似度达到99%,是与人类祖先身体构造最相似的动物,用频繁随便的性生活和双性性交处理冲突和解决社会问题。

坎齐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黑猩猩”,它掌握的词汇达到3000个,尽管无法发声,坎齐可以通过点击图标,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喜怒哀乐。

图片来源:Sue Savage‐Rumbaugh and Roger Lewin,Kanzi: The ape at the brink of the human min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4,P.220.

石器制造技术是文明的第一道曙光。黑猩猩打制石器的能力让技术的起源变得扑朔迷离。2015年,研究者们宣布发现了330万年前的石器,比目前所知的人属动物还要早50万年。

这批最早石器工具的发现者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BU)的古人类学家索尼娅•阿尔芒(Sonia Harmand)和贾森•刘易斯(Jason Lewis)夫妇,二人在位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湖西岸的“洛麦奎3号”(Lomekwi 3)遗址找到它们。洛麦奎石器的打制方法是:匠人先双手握住一块较小的石料,向地面上较大的石块(石砧)撞击;或者用一只手将石块固定在石砧上,用另一只手中的石锤砸击石块。

洛麦奎石器的发现地并未发现人骨化石,学者们无法确定石器的主人。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洛麦奎石器之后,260万年前出现了奥杜威石器,176万年前出现了阿舍利石器,之后旧大陆西部的石器技术不断进步,一直到1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步抛弃石器的制作。

尽管过去数百万年来东西方存在持续的人类迁移,旧大陆东部的石器工具却呈现与西部迥异的发展面貌。阿舍利技术应该是在石核-砍砸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工艺更为复杂。这一技术曾在旧大陆西部广为流行,但在东亚则罕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幼平教授指出:“与阿舍利技术在旧大陆西方广泛流行与发展的盛况相比, 东亚地区在此阶段则主要流行的是石核-砍砸器技术。近年来在东亚地区包括华南、华北南部及朝鲜半岛, 陆续都有两面器发现的报道。但这些发现大多还是地表采集,在经过正式发掘,发掘面积很大,发现石制品数量也很可观的遗址都还很少有发现。在东亚发现的两面器与西方的阿舍利技术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一般都是硬锤技术的产品,加工较厚重、粗糙,缺乏明显的软锤技术的产品。这些情况至少说明, 阿舍利技术在东亚地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旧大陆西方旧石器早期文化的发展过程有很明显的不同。”【1】

王幼平列表说明过去250万年旧大陆东西部之间石器技术的不同传统,让人一目了然。

image.png 

图2-3  东亚与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东亚长期以来居主导地位的是华南的砾石石器工业与华北的石片石器工业,存在一条独特的石器技术发展路线;

图片来源:王幼平:《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载《人类学学报》2003年第3期。

之后,在长达近2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国文化都自成格局、自为一体。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总结道:“纵观延续约200万年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我们会发现尽管时空范围存在差异,也不时和西方发生基因和文化上的交流,但总体上铲形门齿等后世蒙古人种的特征普遍存在,砾石-石片工业传统贯穿始终,表现出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上显著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特征,而此统一性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中国内部长时期持续不断的交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秉琦说:‘中国人的主体部分是东亚大陆土著居民,是北京人后裔;中国文化是有近200万年传统的土著文化’”【2】

直到智人经欧亚大陆北部(大体沿后来的“草原之路”)进入华北地区以后,3万年以来东西方石器工业才呈现同步发展的态势。自此以后,双方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持续至今!尽管进入信息化全球时代,今天东西方文明形态仍然迥异,东西方互相了解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王幼平先生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分野归为青藏高原的隆起:“东西方文化差别最显著之时, 当属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早期。此时恰当共和运动阶段,高原的高度已达4000m,东西方的交通应更加困难。所以,当旧大陆西方,以预制石核为特征的莫斯特工业取代了阿舍利,发展到顶峰之际,在东亚地区,却见不到莫斯特技术的发展,而仍然流行着石片或砾石石器工业……东西方文化交流得以恢复的阶段是晚更新世晚期,比较明显的事例是华北地区石叶与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但此时的交流也难于直接跨跃青藏高原与中亚沙漠的巨大屏障,而是当现代人已经出现,智力与技术都得以充分发展,绕经遥远寒冷的北方草原地带进入华北地区。不过到目前为止, 在华南地区则还是没有发现西方同期文化的影响。”【3】

青藏高原也不是东西方不可跨越的文化鸿沟。尽管东西方文化早已分道扬镳,但包括阿舍利技术在内诸多文化因子仍渗透到青藏高原东部,只不过未形成主流。青藏高原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它同时吸纳着欧亚大陆各方面不同的文化因子。也因此,今天藏人呈现出独特的人体基因和社会文化特征——它们从消失的丹尼索瓦人那里继承了高原适应基因,从南亚人印度人那里继承了佛教,从东亚人那里继承了天文历法……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考古学家莫维斯(Hallam Movius)就发现,工艺复杂的阿舍利手斧在非洲、欧洲和西南亚极为普遍,在东亚和东南亚当时却没有发现。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出土的石器粗糙,类似前阿舍利时期的工艺。于是它画出了著名的莫维斯线 (Movius Line),用以区分旧石器时代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

image.png

图2-4  著名的莫维斯线 (Movius Line),这是一条以阿舍利技术为标记的文化分界线,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片来源: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一种合理的解释是,阿舍利没有在东亚流行起来,是因为当地盛产竹子,更易获取的锋利竹刀足以取代先进的石斧。无论如何,由于青藏高原及其北部沙漠构成的地理屏障,东西方的文化分野从旧石器时代初期就开始了,它们相对独立地演化到今天。

注释:

【1】王幼平:《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载《人类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韩建业:《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页。

【3】王幼平:《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载《人类学学报》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