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凡心有志也,无与不可

作者: 翟玉忠   发布时间: 2022-01-14

阐微:

本节言人之所以不同动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他有学习的能力。人靠学习能够改变自己的本性,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人之贵,贵于此。《语丛一》云:“夫天生百物,人为贵。”

中国文化早就脱离了神话阶段,开始了人文精神之旅,比西方世界十四世纪以后人文主义才逐步兴起要早得多。诸子百家多有强调天地之间人为贵者。

《孝经•圣治》引曾子言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王制》亦言及人与万物的不同之处,更为详尽。他认为只有人知礼义,道义,因而能实现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上面说:“水火有气而无生, 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也。”

《列子•天瑞》载荣启期答孔子问云:“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 是一乐也。”

至西汉,杨雄《太玄•玄文》中犹云:“天地之所贵曰生,物之所尊曰人。”

对人的重视,使中国文化对人性、天人之道的探索在先秦已经达到今天西方文化仍无法企及的高度。今日西化的中国学者不知先贤所云,多以西方哲学或西方宗教观点视之——简直是买椟还珠式的愚蠢。

性命与天道之学是真正的人类文化宝珠!

经文:

凡心有志也,无与[1]不可, 人不可独行[2],犹口之不可独言也。牛生而长,雁生而伸,其性使然,人而学或使之也[3]。 

译文:

心有意念,没有物是不能够实现的。心不能够单独发生作用,就如同口没有心的役使不能发声一样。牛天生体形就庞大,大雁天生脖子就长,这是本性如此。但人类却能通过学习使心性发生变化。

注释:

[1]与:宋代张载《西铭》云:“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此处“与”有物参与之意。

[2]人不可独行:“可, 人不可独”五字原残,“人”字,学者有补作“心”者、“志”者、“性”者。根据上下文,其意当为人的心之意。这里是说心依于物而行,口依于意而言。是阐明心物之间的关系。

[3]人而学或使之也:“使”字,季旭升先生释为“变”,并指出:“本句如释为‘变’,则‘学’对‘性’的某些改变功能就可以凸显出来了。这与全篇强调教、习的观点是一致的。”(季旭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