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子之为德也,无与终也

作者: 翟玉忠   发布时间: 2022-01-06

阐微:

本节总论人道(善)与天道(德)的关系。由人道达于天道,这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天道为本,知天道者圣,故作者说:“不圣不智,不智不仁。”人道为始,故有:“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这里的五行和亦包括四行和。

文中以古乐的起始“金声”喻人道,以终结“玉音”喻天道,说明由人道始,以天道终的人间大道。

后世不明大道,汉儒改仁、义、礼、智、圣五行为仁、义、礼、智、信五常。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云:“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见《汉书•董仲舒传》)《白虎通•性情》说“五常”与董仲舒同。《荀子•非十二子》称子思、孟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代杨倞作注,竟错解五行为五常,他说:“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更有甚者,后人妄改五行为五常。《贾子•六术》:“人有仁、义、礼、智、圣之行,行和则乐兴,乐兴则六。”明以后本皆改“圣”为“信”,而清代卢文弨所见宋代建宁府陈八郎书铺刻本“信”仍作“圣”。

中华文化天道不彰,实自兹起!

儒家内圣心法失传,实自兹起!

悲夫!

经文:

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1]。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2]。金声而玉振之[3],有德者也。金声,善也;玉音,圣也。善,人道也[4];德,天道也[5]。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不聪不明,不圣不智[6],不智不仁[7],不仁不安[8],不安不乐[9],不乐亡德[10]。 

译文:

君子从事于人道之善,因为是世间事业,身体有生有灭,善业亦有始有终。君子修习天道之德,是从身体起修,上达无形相的大道,所以说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有德的人,其生命犹如一曲美妙的音乐,以钟(金)声始,以磬(玉)声终。金声比作什么,人道之善。玉音比作什么,知天道之圣。善属于人道,德属于天道。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够作到由人道之善始以天道之德终。一个人不聪明则不圣智,不智慧则缺失仁爱的美德,缺失仁爱的美德就不会安康,不安康就不会心灵快乐,不心灵快乐是由于缺乏德行。

注释:

[1]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帛本说云:“言与其体始与其体终也。”这里的“体”指有形的身体。 

[2]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帛本说云:“有与始者,言与其体始;无与终者,言舍其体而独其心也。”君子终于德,必于心上求大法,舍弃一切名相,故说“舍其体而独其心” 。言上达之路远矣!总之,为善、为德,皆自体始。

[3]金声而玉振之:庞朴先生注云:“古乐大合奏以钟(金)声始,以磬(玉)声终,故曰金声玉振。《孟子•万章下》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金声譬如四行之为善,智之事;玉振譬如五行之志于德,圣之事;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4]善,人道也:帛本说云:“善也者,有事焉者。”强调善的有为一面,善甚至需要圣人的引导,所以经文后面说“其人(即圣人——笔者注)施诸人。”

[5]德,天道也:帛本说云:“天道也者,已有弗为而美者也。”重德的无为一面,所以经文后面说“天施诸其人,天也”。

[6]不聪不明,不圣不智:帛本说云:“聪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也。聪,圣之始也;明,智之始也。故曰:不聪明则不圣智。圣智必由聪明。圣始天,智始人;圣为崇,智为广。”庞朴先生注意到,按帛本说的体例,“不圣不智”一句似当作“不聪明则不圣智”。 作者以见于事物未形之际为闻、为聪,见于有形之际为见、为明,指示我们圣智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即“圣智必由聪明”。

[7]不智不仁:帛本说云:“不知所爱则何爱?言仁之乘智而行之。”此云美德源于智慧。

[8]不仁不安:帛本说云:“仁而能安,天道也。”安乐源于美德,此自然之道,人性之必然。

[9]不安不乐:帛本说云:“安也者,言与其体偕安也,安而后能乐。”安,显然包括身体上的安康。身体上的安康是心灵快乐的重要前提。

[10] 不乐亡德:帛本说云:“乐也者,流体,机然忘塞,忘塞,德之至也,乐而后有德。”这里的乐是证得天道之乐,不是一般肉欲上的快乐。这是学人必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