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

作者: 翟玉忠   发布时间: 2022-01-06

阐微:

本节所讲的君子道即天道,心向往天道的人,称之为志士。帛本《五行》说有:“闻君子道而不色然(若言“变脸色”——笔者注),而不知其天之道也,谓之不圣。”

这里的君子与后世讲的圣贤没有太多的区别。五行形于内,于外把握好时机,权宜而行,就是君子。故曰:“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但这种可行而行,可止而止,无可无不可的静因之道是很难做到的,非有内圣的真功夫不可——德不形于内,一切都是嘴皮子功夫。

如何成为君子呢?要成圣成贤,就要从人道始,由天道终,为于善而志于德。人道之本在智,故文章强调“智弗思不得”,其意与“君子亡中心之忧则亡中心之智”相近。而“思不清(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轻不形”则为下文的具体论述思虑与德行的关系埋下了伏笔——忧思,心力向往为诸德之始,故文章先论忧思。

人道为成圣之本,不离人道而言天道,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教重出离心,儒家重入世心,皆为心法,殊途同归——行者于研读本篇时,当思之,思之,再思之!

经文:

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士有志[1]于君子道,谓之志士。 善弗为亡近,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2]。 思不清[3]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轻不形[4]。不形不安,不安不乐,不乐亡德。 

译文:

仁、义、礼、智、圣生于内心并因时制宜地行事,就可称之为君子。士向往天道,就称之为志士。善不去作就不能实现它,德不志于此就难以形成,智不思虑就不能得到。思虑不精一就不能作到明察,思虑不深远就不会有所得,思虑不轻灵(不是一般粗重的思维)就不能成其所思。不能成其所思就不会真正安适,没有身心的安适就不会真正快乐,没有快乐也就不能实现道德。

注释:

[1]志:《论语•述而》有:“志于道”皇侃疏云:“志者,在心向慕之也。”《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云:“意之所存谓之志。”

[2]智弗思不得:《中论•治学》引孔子言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云:“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3]清:帛本作“精”。庞朴注:“竹帛本‘清’‘精’之异,以文义言,当从帛书作‘精’。《孔丛子•说义》有云:‘且君子之虑多,多虑则意不精。以不精之意,察难知之人,宜其有失也。’”《礼记•缁衣》有:“精知,略而行之。”郑玄注云:“精知,孰虑于众也。精,或为清”。《管子•心术下》云:“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一气能变曰精,一事能变曰智。”“惟精惟一”,收放心(散乱之心)乃入道之门,古今东西同,故论思先言精一功夫。

[4]思不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轻不形:简本作:“思不精不察,思不长不形。”参照下文,据帛本改。长,深远,深长;轻,意为轻灵。这种“轻”不是散乱心,粗重心,是一种智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