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宋荆战泓水之上章[1]

发布时间: 2022-01-04

[•]宋荆战弘(泓)水之上,[2]宋人□□陈(阵)矣,荆人未济。[3]宋司马[4]请曰:“宋人寡而荆人众,及未济,78击之,可破也。”宋君曰:“吾闻[之],君子不击不成之列,不童(重)伤,不禽(擒)二毛。”[5]士为匽鲁君79槀(犒)师,曰:“宋必败。吾闻之,兵□三用,不当名则不克。[6]邦治适(敌)乱,兵之所image.png(迹)[7]也。小邦□80大邦邪以image.png(攘)之,[8]兵之所□也。诸侯失礼,天子诛之,兵□□□也。故……81于百姓,上下无却,[9]然后[10]可以济。伐,深入多杀者为上,所以除害也。今宋用兵而不□,82见闲(间)而弗从,非德伐回,陈(阵)何为。[11]且宋君不佴(耻)不全宋人之腹𧯬(颈),而佴(耻)不金〈全〉荆陈(阵)83之义,[12]逆矣。以逆使民,亓(其)何以济之。”战而宋人果大败。84

[1]原注:此章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也见《公羊传》和《谷梁传》,但士匽的评论为各书所无。(17页注[一])

[2]此句前之章首圆点,原释文未补。原注:荆即楚。泓水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境。(17页注[二])

[3]原注:《左传》作:“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17页注[三])《校释》认为“陈”“列”义同,帛书“陈”上二缺文,当是“既成”二字(38页)。《左传》言“未既济”,意思是渡河尚未渡完,说法比帛书的“未济”精确。

[4]原注:《左传》作“大司马固”。按《国语•晋语四》:“公子(重耳)过宋,与司马公孙固相善。”韦昭注:“固,宋庄公之孙大司马固也。”后来宋成公时,公孙固是宋国执政。《谷梁传》作“司马子反”,当有误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右司马购”,固购音近。《史记•宋世家》误作目夷。按公子目夷时官左师,不官司马。(17页注[四])

[5]原注:《左传》作:“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17页注[五])《校释》:《左传》载楚人未既济及未成列之前,司马分别告于宋襄请击楚;《事语》司马于未济前请击楚,宋公即云:“君子不击不成之列。”此《事语》记事与《左传》不同一也。《左传》宋襄公“不重伤,不禽二毛”云云,乃宋师败绩后之语;《事语》宋公未战之前,即应司马以此二句;此《事语》记事与《左传》不同二也。《韩非子》云:“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禽二毛’,……宋人大败。”记事与《事语》甚近,盖同一数据源也。(38-39页)重(chóng)伤,指使已有伤者再度受伤。二毛,指年纪较大,头发已有黑白二色的人。

[6]《解题》引此句作“兵有三用,不当名则不克”,将“兵”下一缺字补作“有”,并引下文解释说:这是说兵在三种情况下可以用:一“邦治敌乱”,二“小邦□大邦邪以image.png之”,“诸侯失礼,天子诛之”。(38页)

[7]《说文》“迹”字籀文作“𨒪”。帛书“迹”字所从之“夹”,并非“夹”而是“朿”的讹体。此种“𨒪”字也见于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佚书(参看《字形表》103页)。“策”字亦有讹体“筴”,见于字书。《楚辞•天问》“昏微遵迹,”王逸注:“遵,循也。迹,道也。”“迹”如作动词用,可以当遵道、循道讲。《诗•小雅•沔水》“念彼不迹,”《毛传》:“不迹,不循道也。”“迹”与“迹”是一字异体,兵之所迹,用兵所遵循之道。

[8]原释文在“大邦”之后加逗号。原注: image.png,攘之异体字,取。(17页注[六])《解题》引此句,“大邦”后不加逗号(参看注[6]),并解释说:

第二项“小邦”后缺一字,其义当在乱和失礼之列。邪在这里无义,如假为迓是相迎,假为御是捍御,义则相近,image.png由声音求之,当即攘字。攘的意义是取,但不是平白无故地取。……是因其自来而取之。那末,第二项就应该解释为小国暴虐无道或兴兵作乱,大国应战而攘取之。(39-39页)。

依上说,如要给此句加逗号,应加在“小邦□”之后。

image.png”字也见于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佚书《明君》篇:

……明君……有积也,有侍(待)也,有image.png也。……所积者兵也,所寺(待)者时也,所image.png者暴也。……[积]兵则必胜,寺(待)时则功大,image.png暴则害除而天下利。(《马王堆汉墓帛书》[壹]36-37页)

读为“攘”义亦可通(参看《解题》38、39页)。但此字所从之 ,其下部与一般“羊”字有异。马王堆帛书中的“羊”旁虽然也有作此形者(如《老子》甲本154和156行“不祥之器”之“祥”),毕竟极为少见。因此此字究竟是否能释为“image.png”读为“攘”,恐怕还须进一步研究。由于没有更好的释法,此处从原释文释为“image.png”。又,马王堆帛书中有些“逆”字所从的“屰”也作 (参看《字形表》108页及本书本章84行‘逆’字)。此字如释作“image.png”的话,也许可以读为“斥”。“斥”,《说文•九下•广部》作㡿,从“屰”声。“朔”亦从“屰”声,“遡”、“溯”与“泝”为异体,“愬”、“𧪜”与“诉”为异体。皆可证“屰”、“斥”音近。但从文义上看,将此字读为“斥”,似不如读为“攘”合理。

[9]原注:却与隙字通,间隙。(7页注[七])“无”字。原释文误为“无”,参看第二章注[9]。

[10]此字原释文误为“后”,参看第二章注[9]。

[11]原注:回,不正。(17页注[八])非德伐回,当指宋君既无应有之德(如能使“上下无隙”等),作战方法又不合理。上文说“伐,深入多杀为上,所以除害也,”与此处“伐回”之语相照应。《史记•宋世家》襄公十三年泓之战一段,最后记子鱼的话说:“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帛书此句“陈何为”,义与“又何战为”相近。

[12]“金〈全〉”,原释文直接释作“全”。原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陈而后鼓士进之。’左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与此书略同(17页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