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晋献公欲袭虢章[1]

发布时间: 2022-01-03

•晋献[公]欲袭郭(虢),[2]□叔[曰]:[3]“君胡[不以]屈产之乘与image.png革璧假道于虞?”[4]公曰:“是吾保(宝)[也],47且宫之柯在焉,何益。”[5]对曰:“……宫之柯[6]……48且少长于君前,亓(其)埶(势)有(又)庳(卑)。夫立(位)下而心需(懦)□□□□也。[7]不敢尽而……49□亓(其)达不见荐言是不见[8]亡之在一邦之后而卷(眷)在耳目之前,[9]夫……50果以假道焉。宫之柯□曰:“不可。夫晋之使者敝(币)厚而辞庳(卑),[10]……51□□□□有□□□□。”[弗]听,遂受亓(其)求而假之道。[11]献公之币(师)袭郭(虢)环(还),遂□[虞]。[12]52

[1]此章讲历史上著名的,晋向虞假道伐虢,虢灭后虞亦为晋所灭之事。原注:此章事见《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的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但文与《谷梁传》最相近。(11页注[一])

[2]《谷梁传》僖公二年作“晋献公欲伐虢”。“虢”,帛书作“郭”。原注:郭与虢音近通用。《公羊传》作郭,与此相同。《左传》、《谷梁传》均作虢。(11页注[二])原释文“公”字不加补文号,从图版反映的情况看,以加补文号为宜。

[3]原释文作“□叔□[曰]”。从图版看,“叔”与下文“君”字之间似只能有一字空位(“君”字在另一片残帛上,此残帛在图版上的位置放得稍为偏下了一点。这从此残帛44行上端“之”字与同行上文“养”字间留有不应有的小空隙可以看出来),所以我们的释文删去了“叔”和“[曰]”之间的缺文号。《谷梁传》此句作“荀息曰……”(全句见注[4])。原注:叔上一字当是荀字,荀叔即荀息,见《左传》僖公九年。此假道于虞一事的策划者,各书均作荀息。(11页注[三])《左传》僖公九年:“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叔曰:‘吾与先君言矣……’”杜注:“荀叔,荀息也。”帛书“□叔”没有问题应指荀叔,但“叔”上之字尚残存左半。似是草写的“土”旁,可知其字并非“荀”字而应是以音近与“荀”通用的一个字。疑是“均”字。

[4]“image.png”字,原释文径作“垂”。按:“image.png”“垂”音近相通,汉代人多以“image.png”为“垂”,参看《字形表》341页“image.png”字。原注:屈乘(引者按:当作“屈产之乘”),屈地所产的马四匹。垂革,地名,革通棘,各书均作垂棘之璧(11页注[四])《谷梁传》作“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革”“棘”古音相近(皆见母职部字),故可通用,参看《会典》385页“革与棘”条。《校释》认为各书皆作“垂棘”,而“《事语》作‘垂革’,盖‘棘’省作‘image.png’,又误作‘革’也”(32页)此说非是。

[5]原注:宫之柯,虞国大夫。柯各书均作奇。两字均从可声,通用。此节《左传》作:“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在焉。’”(11页注[五])。

[6]此处“柯”下有一残字,原释文释“卑”,可疑,故作为未识之字处理。

[7]此句原释文在“需”“也”之间打了三个缺文号,从图版看其间似可容纳四字,所以我们多加了一个缺文号。

[8]原释文于“其达不见荐言”后加逗号,以“是不见”连下文“亡之在一邦之后”为句。今按:如此标点,文义似难通。疑原文当以“亓达不见荐”为句,“言是不见”下盖脱一“听”或“从”字,两句为对文。此盖言宫之奇少长于君前,其通达并非由于因其贤而为人所荐,其所言虽然正确亦不能为君所听从。又疑“听”或“从”字下,原来尚有脱文,与下文“亡之在一邦之后”连为一句。

[9]原注:卷通眷,眷恋。此节帛书残缺。《谷梁传》说:“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王引之《经义述闻》说《谷梁传》“之后”二字是衍文,“盖后人增之……不可通也”。据此书则二字并非衍文,王说是错误的。(11页注[六])按:“一国”(帛书作“一邦”)指虢国。

[10]原释文将“敝”下一残字释为“重”。原注:《谷梁传》作“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11页注[七])按:“敝”下一字残存右侧,从残画看不似“重”字,而应是“厚”字,故改释。“曰”上一缺字,《校释》以为“当是‘谏’字”(32页)。

[11]原释文未释“求”字,代之以缺文号。原注:《谷梁传》作“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11页注[八])按:“求”字在图版上颇为清晰。“求”似当读为“赇”,即指上文之“币”而言。《说文•六下•贝部》:“赇,以财物枉法相谢也。从贝,求声。”《汉书•薛宣传》殿本注引萧该《音义》:“赇,韦昭曰:行货财以有求于人曰赇。”

[12]《校释》:案:“遂”下缺文,当是“灭”字;此云晋师灭虢后,还兵灭虞也。(32页)《左传》僖公五年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公羊传》僖公二年谓“虞公不从其言(指宫之奇之言),终假之(指晋)道以取郭,还四年反取虞。”无第二次假道事。《谷梁传》僖公五年对经文“冬,晋人执虞公”的解释中,也没有提到第二次假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