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中国选举制度的根本原则(《尧典》三)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1-12-08

经义: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学人在理解自身政治组织原则和选举制度方面会产生严重的认知障碍。他们习惯于将中国看作西方的对立面,西方民主,中国专制;西方分权,中国集权——中国是西方的负面倒影!

西方文化重视超越世俗的天堂地狱观念,这种观念不仅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其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是一个世俗化文明,以追求社会和谐、万民幸福为目的,迥异于西方文明漠视世俗,追求天堂永生。于是,中国知识分子干脆自造了一个与天堂观念对应的乌托邦——“大同”。

“大同”作为政治经济学概念出现在《礼记•礼运》,它以夏以前盛世为模范,阐述了中国人基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原则,这些价值理念是现世的,不代表未来的理想世界或乌托邦。《礼记•礼运》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东周人言“道”,多指治国理政的原则。文中的“大道”,说的是治道,其根本原则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成为数千年来中国选举制度的根本原则。如果说西方传统的民主制度“从众”,以多数决为基础。中国传统选举制度则“从贤”,以贤能政治为基础。即使到21世纪的今天,这仍然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政治生活、选举制度的基础。

在先贤的观念中,帝尧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君主典范,商代伊尹、周代吕尚则是大臣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典范。只有做到“至公”,才能成就通达无碍的智慧。

本节记述了尧年老选举继承人时,任贤不任亲,公私分明的高风亮节。他在否定了顽劣的儿子丹朱和傲慢的共工后,在四方诸侯之长的建议下,违心让鲧治理洪水,参与国政——不是君主独裁专制,而是贤能共治天下,在尧时代就是这样。

西汉刘向辑录的《说苑•至公》指出,尧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发现舜的才能后,传位给舜却不私传给子孙,离开天子职位如同脱掉鞋子一样。他如天一样大公无私,所以受到万民拥戴,万世效法。文中说:“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屣(xǐ,鞋——笔者注),于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非帝尧孰能行之?孔子曰:‘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易曰:‘无首,吉。’此盖人君之至公也。夫以公与天下,其德大矣。推之于此,刑之于彼,万姓之所戴,后世之所则也。”

作为下级臣子,大公无私体现在处理政事时不考虑个人家事,身处公家不计个人财利,在国法面前即使亲人也不袒护,推举贤能即使仇人也不排斥。忠诚事上,仁心对下,超越党派,不结党营私。文中说:“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chóu chóu,仇人——笔者注),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故显名存于今,是之谓公。”

帝尧等圣贤们以无我利他的大愿大行治理国家。当人们论及宗教家舍身传教事迹时,往往赞叹宗教家们的弘道殉道精神。中国古代圣贤将治国理政作为终身事业,他们在治国理政中所表现出的无我的胸怀、利民的善良和灵活适用的方法,说明他们在人格、智慧和能力上比起宗教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向还认为,无私正直是人生修养,贤明智慧的基础,反之,则会陷入愚昧、虚伪之中。文中说:“夫公生明,偏生暗;端悫(duān què,正直诚谨——笔者注)生达,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者,君子之所慎也,而禹桀之所以分也。”

不难看出,奉公与济私不仅是判断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尺,也是东西方政治文化的分野所在——特别是在将私有制与个人意志(欲望)神圣化的21世纪,西方资本力量过于强大,近乎垄断西方世界的方方面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分裂和失衡。人类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经文:

帝曰:“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嚚讼,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曰:“!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在下,曰虞舜。”帝曰:“!予闻,如何?”岳曰:“子,父顽,母,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

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语译:

帝尧叹息说:“羲、和二氏的后代或老或死,谁能根据四时变化,修订历法指导人民生产生活呢?现在需要这样的人才呀!”臣子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智慧通达,是担任天官的合适人选。”帝尧说:“知子莫若父,丹朱言论不符合忠信原则,善于争辩,不具备担任此职的基本条件。”

帝尧又叹息说:“谁符合我们选择接班人的标准,能够很好的处理政务呢?”臣子驩兜说:“共工很符合标准,他能广泛地把人民组织起来,在治理水患上取得很大成绩。”帝尧说:“共工这个人呢。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谦恭,其实对上天极为轻慢。他不适合作接班人。”

帝尧说:“哎,洪水浩荡,广大地区普遍受灾。较低的丘陵地带被淹没,较高的山岭为洪水围困。水势汹涌,浊浪及天。万民百姓愁苦哀叹,有谁能使洪水得到治理呢?”四方部落首领一致推荐鲧负责治理洪水。帝尧质疑四岳的推荐:“鲧是违逆乖戾之人,他常常不遵守命令,危害同族之人。”部落首领们说:“我们了解的情况与您不同,认为鲧可以担当治理洪水的工作。还是先让鲧负责治理洪水吧,不成功再说。”帝尧只得同意部落领袖们的主张,他对鲧说:“鲧,你去负责这项工作吧,要恪尽职守治理洪水。”由于鲧采用堵的方法治理洪水,九年也没有成功。

帝尧说:“各位首领呀,我担任最高领袖一职已经70年了。你们谁能够将一生奉献给治国理政事业,接替我呢?”各位首领说:“我们德行能力和帝位不相称。”帝尧说:“你们可以从基层考察人才,发现贤能者,将其选拔举荐上来。”各位首领汇报说:“基层有位叫虞舜的人,身处困苦环境,表现却很贤能。”帝尧说:“虞舜我也有所耳闻,具体情况你们介绍一下吧。”

各位首领详细介绍虞舜的情况:“其父乐官瞽瞍虽略通音律,其他方面十分无知固执;其母言不忠信;其弟十分傲慢,目中无人。家庭氛围如此之差,虞舜不仅能与家人们和谐相处,而且引导家人改恶向善。”帝尧说:“我要进一步考察虞舜是否贤能。”

为了选拔继承人,帝尧决定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虞舜,通过她们了解虞舜的品行和能力。在妫水的弯曲处为爱女举行了婚礼,两个女儿成为虞舜的妻子。帝尧嘱托虞舜说:“你以后要严肃谨慎地处理家庭和公共事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