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哲早就发现了人类演进的奥秘——群体合作(《度训》三)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3-01-05

经义:

进化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之所以能从动物界胜出,并发展出高度复杂的文明形态,关键在于合作。在《逸周书》写定的时代,公元前最后一千年的后半叶,欧亚大陆出现了人口以千万计的庞大政治共同体,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汉王朝……后二者在巅峰时期人口规模增长到五、六千万,这是我们人类社会超越群居动物的重要节点,因为任何群居动物在个体规模和复杂性方面都不曾达到如此程度。

人类社会内部,合作能力是一个群体存在下去的关键,那些小型社会常常让位于合作性更强的大型社会——这是人类演进的典型特征。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进化人类学家彼得•图尔钦(Peter Turchin)写道:“人们必须创造一些机制来使他们与陌生人进行合作。他们合作得越好,继续在这种合作游戏中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实际上,当小型社会由于与大型社会的竞争而被淘汰时,那些合作性不强的大型社会也在臣服于合作性更强的大型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探索和错误,而且有很多死胡同,但这就是演进的典型特征。”(彼得•图尔钦:《超级社会:一万年来人类的竞争与合作之》,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52页。)

中国先哲早就发现了人类演进的核心奥秘——群体合作。荀子认为,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在于懂得礼义,节制自己,努力做到事事合宜(义)。懂得礼义,才能实现社会分工,实现社会分工群体才能合作,这是人胜过动物的地方。他雄辩地论证说:水火有气却没有生机,草木有生机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不讲礼义;人有气、有生机、有知觉,且讲礼义,所以人是天下最可宝贵的。人的力气不如牛,奔跑不如马,牛马却被人役使,为何?因为人能结合成社会群体,而牛马不能结合成社会群体。人为何能结合成社会群体?因为有各种社会名位职分。名位职分为什么能实行?因为有礼义。所以,根据礼义确定了名分,人们就能和睦协调;和睦协调就能团结一致; 团结一致力量就大;力量大了就强盛;强盛了就能战胜外物……人活着不能没有社会群体,但结合成社会群体而没有社会名位职分的限制就会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产生动乱,一产生动乱就会离心离德,离心离德就会使力量削弱,力量弱了就不能胜过外物,所以也就不能安居乐业了。这就是说人不能片刻舍弃礼义。《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 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

荀子认为,国家元首就是善于把人组织成合作群体的人。他说:“君者,善群也。”(《荀子•王制》)“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荀子•君道》)

本节讲如何抑制竞争,团结民众?最终要落实到按照中道制礼作乐,与百姓同心同德,爱民、利民、养民、教民。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众志成城。《荀子•君道》说:“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逸周书•度训》强调教化,认为“赏多罚少”是教化成功的关键——在和平的年代似乎更应重视物质和精神的激励作用。

经文:

夫力竟非众不克,众非和不聚,和非中不立,中非礼不礼非乐不履。明王是以无乐非人,无哀非人,人是以众。人众,赏多罚少,政之美也。罚多赏少,政之恶也。罚多则困,赏少则乏乏、困无丑,教乃不至。是以明主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服,鸟兽仁德;土宜天时,百物行治治之初□初哉,治化则。是故无顺非,长幼成而义生曰顺极

语译:

抑制蛮力竞争离不开广泛动员团结民众,民众团结离不开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离不开建中立极,建中立极离不开礼制调节,践行礼制离不开音乐教化。所以,圣明的君王没有什么快乐不是为了民众,也没有什么悲哀不是为了民众,其人民因而越聚越多。土地上的人口已颇具规模,对民众赏赐多而处罚少,就是善政;相反,对民众处罚多而赏赐少,则是恶政。处罚多百姓就穷困,赏赐少百姓就疲沓偷懒。民众疲沓而穷困,就会涣散不相统属,君王的教化便无法施行。因此之故,圣明的君王彰明名位职分差异以教诲子孙,这种高明的教化合乎天地法则,子孙如沐春风,恩及飞禽走兽,土地刚柔燥湿合宜,气候阴阳寒暑得时,万物均各得其宜。为政治民,若能首先劝勉百姓,那么治理教化就会很顺利。总之,政通人和在于劝导勉励百姓。劝勉工作要从小抓起,教育他们安分守己服务社会,这样才合乎为政准则。